长江商报消息 ●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唐国海试图借助资本力量大干一场。 唐国海实际控制的麒盛科技主要从事智能电动床及配套产品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,属于细分领域的领先者。2017年及去年上半年,麒盛科技销售智能电动床61.42万张、59.21万张。唐国海的计划是 ,借助IPO上市融资,将产能扩至年产智能电动床400万张,较目前产能猛增5倍。 如此大规模扩张产能,唐国海的底气在于麒盛科技智能电动床销售劲升。遗憾的是,麒盛科技的销售,大部分产品并非直销,而是销售给知名床垫厂家,然后由床垫厂家再配套出售给终端。这就意味着, 麒盛科技不掌握有终端,且自身品牌影响力较低。 麒盛科技的经营业绩上蹿下跳,盈利能力不稳定。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,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迅猛,而净利润(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)波动频繁,去年上半年,2016年大幅增长,2017年低于2016年,去年上半年均超过2017年、2018年。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麒盛科技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,主要靠出口退税。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,企业出口退税金额与其净利润相差不大。 备受关注的是,麒盛科技93%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境外,其中接近九成来自美国市场。在国际贸易摩擦无缓解趋势下,企业潜在风险不言而喻。 出口退税金额约占净利九成 近年来,麒盛科技经营业绩大幅增长,但不稳定,呈现上蹿下跳态势。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,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.96亿元、12.65亿元、13.88亿元、11.85亿元。2016年大增81.75%, 2017年增长9.72%,而去年上半再度大幅增长,半年营业收入接近2017年全年的85.37%。对应的净利润为5635.18万元、1.16亿元、1.13亿元、1.24亿元,2016年翻倍增长,2017年小幅下降,去年上半年惊人倍增,半年净利润已经超2016年、2017年全年。同期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(简称扣非净利润)分别为5151万元、1.74亿元、1.07亿元、1.23亿元,2016年暴增239.41%,2017 年下降38.46%,去年上半年又是暴增,半年扣非净利润已经超过上年全年。 麒盛科技对此的说明是,主要产品智能电动床的销量大幅上涨,带动营业收入增长和净利润的增长,但受汇率波动财务费用及因股份支付导致管理费用均有波动,导致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。只是,企业营业收入也不稳定,又作何说明?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2016年,麒盛科技经营业绩突然暴增,或与其大举收购有关。这一年,企业相继将亿诺电子60%股权、购索菲莉尔66.67%股权、购维斯科100%股权等资产收入囊中,这些收购大部分为关联方收购。 截至目前,麒盛科技共有9家控股子企业,去年上半年,有5家子企业亏损。 备受质疑的是麒盛科技真实盈利能力。麒盛科技充分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,除企业所得税减按15%征收外,出口退税已经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。 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,麒盛科技获得出口退税金额分别为4392.50万元、8907.61万元、1.04亿元、1.19亿元,合计为3.56亿元。同期,企业净利润合计为4.09亿元。出口退税金额数约占净利润合计数的87.04%。如果在考虑享受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,企业能够实现盈利基本上靠税收优惠了。 麒盛科技主要产品智能电动床在境外市场销售,主要通过美国子企业奥格莫森,后者将产品销往北美市场。 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,企业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.95亿元、11.47亿元、12.56亿元、11.17亿元,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3.73%、95.65%、94.14%、96.45%。同期,企业美国市场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76.23%、84.25%、80.68%、89.37%,占比不断上升。 近年来,美国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、霸权主义贸易政策倾向逐渐增大。去年以来,美国一再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。麒盛科技出口至美国的主要产品就包含在加征关税清单中。 值得一提的是,麒盛科技主要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小,其智能电动床进入美国市场,主要是依托美国知名床垫企业。 招股书披露,麒盛科技与全球知名企业舒达席梦思、泰普尔丝涟、好市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合作模式主要为,麒盛科技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概念设计、研发,制造后销售给客户,相当于代工模式。 2016年至去年上半年,前述三家床垫企业为麒盛科技前三大客户,企业向其销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4.62%、74.72%、82.25%,占比逐年上升。 同时,麒盛科技供应商集中度也较高,尤其是第一大供应商地位“显赫”。第一大供应商为嘉兴礼海电气科技有限企业(简称礼海电气),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,麒盛科技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1.06亿元、2.26亿 元、2.31亿元、2.46亿元,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22.89%、31.57%、27.34%、30.84%。 |